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风不善,教化不明 (第4/8页)
互惠的,是彼此寄生的,虽然有对立,但是也有合作。 胡濙的这个视角,非常有趣。 当尼古劳兹带着几千卷的书来到了大明,中西方的文化开始交流的时候,胡濙首先就看到了礼法,从根子上,找到了社会模式运行的不同。 罗马在探索的路上,其实也经历过科层制和家族制的探索,也非单纯的家族制,但是父权始终凌驾于法权,所以他们需要宗教,而且需要一神教,然后权力和神权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 但是大明朝是宗族制和科层制并行,就出现了反复拉扯的情况。 胡濙站了起来,情绪有些激动的说道:“班固《汉书》曰: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皆秦制也。” “秦制为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 “秦汉都是十家编成一什,五家编成一伍,互相监视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 “《唐律疏义》曰:里正之等,亲管百姓,既同里閈闬,多相谙委。里正、坊正,职在驱催。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 “唐为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在邑居者为坊,在田野者为村。” “《唐六典》有载:制、敕、册、令、教、符。尚书省下于州,州下于县,县下于乡,皆曰符。符下县,县帖乡,分付里正。” 朱祁钰明白胡濙想要表达的意思,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秦汉唐都有严密的基层组织,商鞅的搞出了什伍连坐法,秦汉都是如此,而且连坐处罚。 而唐朝是里乡法,百户为一里,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