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_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风不善,教化不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风不善,教化不明 (第5/8页)

里为一乡。

    唐有六种公文,其中的符就是专门下到县里,县里出贴给乡长、里正、村正。

    大唐皇权把手深入到了村一级之中。

    比如杜甫的《石壕吏》就有「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的描述,而杜荀鹤在《山中寡妇》也说「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等等。

    大唐的诗人在诗词中勾勒出了整个大唐,而大唐的官僚们在议中,也在描画大唐的模样。

    宗族制和科层制是在斗争中反复螺旋上升的,而且大明的皇权始终大于家长权,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即便是在天启年间、崇祯九年之前,也能把征辽饷收齐。

    鞑清一直到光绪年间,都在收征辽饷,而且不换名目,就这个名字。

    鞑清收征辽饷要征伐辽东吗?

    我征我自己?

    其实并非完全的皇权大于家长权,本质上是大一统之下的公权大于私权,朱祁钰对此有着极为清晰的认识。

    朱祁钰十分确定的说道:“大明不也有百户为一里,六里为一乡,朕委派了掌令官前往治理,甲首、里正、掌令官三级乡野管理农庄的管理吏员,已经运转整整五年了。”

    而且在掌令官手中,还有两支重要的力量一个是卫所儒学堂的军生,一个是义勇团练的队正。

    大明的农庄法已经推行了五年的时间,是基于刘伯温军卫法的升级。

    朱祁钰一直想加个妇女主任,但是没有根基,确切的说,没有实现的办法,设一个妇女主任,也没活儿干。

    劳动使人自由。

    在最开始的时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