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山海经想法系列之番外:上古帝王的套路 (第16/24页)
话。 不懂礼仪,不善言辞,相貌可能还很一般,甚至还是罪臣鲧之后。 他要重整家族,让家族恢复祖上颛顼时期的荣光……是的大禹也是颛顼后裔。 到底怎样才能出人头地呢? 大禹懂得一个道理:帝尧刷了一辈子的声望,帝舜笼络了一辈子的人心,他们那无数件小事合起来,都不如自己干一件大事! 把黄河降服了。 注意,这都是三位帝王的‘上限’。反推向上古,实际情况,可能会比这三种评价更差劲一些。 但是基本人设在那里,框架还是这样。 综上,人设线索收集齐了,结合《山海经》把尧的儿子丹朱称为帝丹朱。 我们可以这样推测,帝尧时候民风还算淳朴,帝尧善于制造大事件,刷存在感,很多氏族首领崇拜他,德高望重。 他说要把天下传给舜,但是舜不是傻子,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帝尧觉得可以重用,自觉可以驾驭这个人。 之后尧越来越老,渐渐对各地氏族失去了完美掌控,而舜与各个氏族的关系处得非常好,并且有不少功绩,名望很高。 当然,依旧有一批氏族站在丹朱那边。 帝尧在感觉自己时日无多的某一天,尧召见了舜。 他再次向舜禅让,说丹朱不足以托付,要把天下让给舜。 这一刻,尧起了杀心。 只要他感觉舜真有这个想法,舜当场就得死。 有点类似白帝城托孤:“我死之后,丹朱不足以托付天下,彼可取而代之。” 我脑补的,大概就这意思。 然而以舜的情商,怎会意识不到,自己若有一丝意动,出门就会被‘失足溺死于黄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