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三章:勋贵的第二时代? (第6/7页)
端掀起。 因为他们清楚,天子可选的人,并不是真的只有他们两府。 这种特殊的地位和风格,同时也吸引了一批同样在朝中不受待见的勋贵,也即是靖难中的降将勋贵。 作为被招降的将领,无论是和以成国公府为首的一批太宗班底,还是和崛起虽然稍晚,但是身家清白的以英国公府为首的北征勋贵相比,都是有些受排斥的。 毕竟,那个时候的勋贵还都是军队出身,对于受降之人,心中总是免不了有轻视的。 这种情况下,这些降将勋贵为了不被排挤,自然而然的,就汇聚在了定国公府的周围,形成了一支新的政治力量。 原本,这支力量虽然不强,但是,在朝中也颇有影响力。 但是可惜的是,定国公府因为家风严谨,子嗣并不充裕,第二代定国公徐景昌有两子一女,次子还是晚年所得。 传到第三代定国公徐显忠,正统十三年病故,死的时候,只有一子一女,长子徐永宁更是只有年方五岁。 按照朝廷惯例,爵位承袭,若非特殊状况,至少应该年满十三岁,英国公府是因为张辅战功累累,又是为国战死,所以得了特恩,准许幼子提前袭爵。 但是,徐显忠是正常病逝,自然要照规矩办,这就导致如今的定国公府虽然爵位早已确定了人选,但是,却无法承袭。 当然,这个无法承袭,仅仅是因为徐永宁年龄不够,和成国公府这种状况,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徐永宁年纪尚幼,且唯一的叔叔也早逝,所以,事实上如今的定国公府,是没有一个真正的当家人的,一应的事务,都由老夫人来cao持。 这也就导致了,如今定国公府的存在感在朝中几近于无,历次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