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四章 瑕瑜互见,长短并存 (第3/7页)
定,可不就是越造越宽吗? 反正也没人敢打大明舰队的主意… 就俩字,豪横。 第二个原因,就是为了装更多的货物,大明的五千料封舟、两千五百料和三千料的阔船,就是麻袋装钱的那个麻袋,当然是装香料运回国。 现在航路的情况几乎回到了当初永乐初年的情况,所以,这种面面俱到小能手的两千料船舶,自然又进入了工部尚书的视线之中。 朱祁钰满意的点头说道:“就这个了。” 不用进行再设计,便可以完成瘦身行动。 大明什么都有,为了适应不同的海况,有不同的船舶设计,皇帝需要用到什么,选一个就是。 关于工匠、船员、出海行军的劳动报酬、船只规模、如何保障淡水食物等等问题,船舶携带武器,大明的盐铁会议持续了整整七日。 这仅仅是大方向上的确认,各部还要进行旷日持久的部议,随后部议的结果,返回到廷议,最终在廷议中,确认具体的结果,由文渊阁票拟,朱祁钰最终批红开始推行。 为了响应事前有动员、战后有总结的指导思想。 每次的航行,都会从下到上,做出总结,改进船舶的构造、比例和武器配置。 大明拥有世界上最精密的官僚结构,这些官僚的存在有利于大明的稳定统治,从西周时候就开始出现的科层制的官僚机构,为朝廷的长期稳定统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但是官僚机构,总是会出现问题,比如自从洪熙年间就开始的重文轻武、从正统年间就开始的党争、自始至终的反投献的风力等等。 原因并不复杂,科层制的官僚机构和他们的家族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 王直作为大明的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