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闻鼓响了 (第3/7页)
胡濙站了出来俯首说道:“陛下按照大明祖训,敲响登闻鼓后,任何人不得垂询,还是让这李燧自己上殿说吧。” 这是防止有人在最后时刻,威胁鸣冤之人。 “也对,宣苦主。”朱祁钰点头说道。 李燧就等在门外,他敲响登闻鼓之后,就被锦衣卫保护了起来,期间没有人和李燧说过话。 李燧穿着一个破败的儒袍,走进了奉天殿内,入殿三跪五叩,口呼万岁,行了一个大礼。 朱祁钰坐直了身子说道:“今天是放榜的日子,你不去东华门外看榜吗?” 李燧跪在地上,颤颤巍巍的说道:“草民怕当了进士后,就不敢说了。” 朱祁钰打量着李燧,看来这个李燧他很自傲,觉得自己必中,对自己的实力也有精确的把握。 “平身,起来回话。” 李燧大声的喊道:“谢陛下隆恩。” “说说是什么事吧。”朱祁钰放下了自己的水杯,颇为认真的问道。 李燧拿出了一本厚厚的奏疏说道:“草民为四川草塘百姓鸣冤,也为四川镇雄府百姓鸣冤,为四川百姓鸣冤。” 朱祁钰从兴安手里拿过了奏疏,看了许久。 李燧是隶属于草塘安抚司,归镇雄府管理。 李燧说的是四川地方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叫做戥头。 戥头,戥子秤分量不够的差额。 具体来说就是在地方在收税的时候,普遍都会加一铜块放在天平的另外一侧,百姓纳赋就要多交这个铜块重量的粮食。 这部分就叫戥头,在鞑清朝,这东西叫火耗。 朱祁钰将李燧的奏疏传了下去,让大家都看看。 戥头的名目实在是太多了,但是李燧按着京师粮价折算了一番,每户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