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记_文 祸(三)--临安十八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文 祸(三)--临安十八年 (第15/17页)

王赵德昭之后,而不是一个姓赵的普通文官。

    赵令矜定“大逆”,之后,便是对赵汾无休止的迅问,逼着他把一个又一个的名字吐出来,画上手印。这个过程持续了很长时间,因为,秦桧曾经亲自拟过一张五十三人的名单,当中包括了胡铨、李光、张浚……和其它许多人,他必须确保,这些人要由赵汾供出来,然后定成死罪,办成铁案。

    ……所幸,天未假其年。

    ~~~~~~~~~~~~~~

    在上面,出现了张浚这个名字。

    他是南宋大将,更出将入相,在赵鼎、李光先后败走后,他一度曾成为秦桧的重要对手,并一样享受到了名留一德格天阁的待遇,是当时第一等的大人物。

    ……不过,我这里专门又提出来说他,倒不是因为他是大人物,而是因为,他身上一样有一桩文祸。

    而且,是南宋第一桩文祸。

    ~~~~~~~~~~~~~~

    “不向关中图事业,却来江上泛扁舟。”

    这两句诗,是曲端的作品,也是曲端的死因。

    曲端,是南宋初年川陕战区的重要将领,有能力有威望,但问题是,他同时也有一个坏脾气和一张大嘴巴。顶撞上级,轻视同级,都是家常便饭。

    某一次宋金会战前,曲端对上级的方略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但没有被采纳。会战失败后,他到处去说自己的意见有多么正确,这一下终于激怒了张浚,于是,就有有心人把曲端的诗抄了一首拿来。

    “不向关中图事业,却来江上泛扁舟。”

    结合南宋初年的局势,这个罪名一下就套上了,“指斥乘舆”,你把意思说清楚,你在说谁不去光复关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