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五百零四章 时隔456年重见天日的旷世著作(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零四章 时隔456年重见天日的旷世著作(下) (第10/12页)

同和童怀军也迅速开始准备起了无水液相脱酸环节。

    这一步可是文物保护的重中之重。

    众所周知。

    华夏拥有悠久的历史文明,其中一个重要的例证就是大量的古籍、档案等文

    献。这些文献记录了先民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智慧结晶和世事变迁,是社会和科

    技发展的见证。

    然而作为这些珍贵文献的主要材质,纸张的寿命终究是有限的。

    在经历了数不清的岁月的冲刷、自然或人为的损坏之后,难免要面临着大限

    的到来。

    而在影响纸张寿命的因素中。

    影响纸张耐久性、促使纸张老化加剧的最主要原因便是

    酸化。

    上过高等化学的同学应该知道。

    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由大量葡萄糖基元通过β-苷键连接形成的链状

    高分子。

    天然状态下纤维素的聚合度可以达到10^4数量级,制成纸浆后下降到10^3

    数量级。

    当聚合度下降到700左右时,纸张的机械性能就会出现明显下降。

    当降至200以下时纸张即会脆化、破裂。

    一般条件下纤维素比较稳定,不易发生反应。

    但是在酸性条件下,β-苷键很容易断裂,发生纤维素水解。

    在水解反应过程中酸并未消耗反而越聚越多,危害也越来越大。

    并且往往伴随发生氧化反应,进一步加剧了纸张的老化。

    从考古学出现到现在,古今中外不知道有多少纸质文献因为酸化而被动损

    毁。而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