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八十三章 冠军骑兵也要换装 (第4/4页)
以前人工处理棉花,要手工分离棉籽和棉花纤维,它们粘在一起很难处理,一人一天只能处理一斤。 因为人工成本高,棉花价格也高,很难畅销平民百姓。 宁海商会在孙修的提议下,投入了大笔资金,建立了研究院,专门研究各种机械,以提高生产效率。 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孙修为研究院写的院训。 开始,一些商人还是有些不满,认为这就是奇技yin巧,浪费了资金。 但在孙修夫妇和商会高层的强力推动下,研究院顺利的建立起来 第一个成果就是轧棉机,这种机器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一人一天从处理一斤棉花,猛增到五十斤。 这省去了大量人工成本,棉花价格直线下降。一般要想赚钱,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如果货物少,把价格往上提,走精品路线。一种是把价格往下压,走平民路线。 而棉花是大量种植的,当然要走平民路线,就是走量,有了轧棉机,棉花价格才能降下来。 这轧棉机让研究院的名声一炮打响,从此以后,研究院的预算就没有少过。 西厦就是不满宁海商会的收购价格,想撇开宁海商会,将棉花卖入宁朝,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没有轧棉机,手工分离棉花,那价格谁买得起。 西厦的贵族没有科技,就只能让西厦成为初级农产品的生产基地。 但就是成为最低级生产基地,西厦也比以前赚的多得多,赚的钱,让西厦上至国主,中至贵族,下至国民都对宁朝很满意。观海的我是国舅,我想混吃等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