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七十四章 同行 (第3/4页)
“当时民窑瓷大量出口,但是制瓷质量明显下降。从明清制瓷史来看,崇祯青花正处于从万历后期到清康熙前期的最低谷,最大的体现,就是制胎。” “崇祯青花用高岭土制胎,胎质大多粗糙、疏松。胎色灰白色。胎体普遍较厚。釉层稀薄,釉面不平整,光泽度不强,釉色白中闪青,也有青灰色,部分甚至还开片。” “为了掩饰不足,当时盛行在器物口沿处施一圈酱色釉。圈足一般设计较矮,这是为了从视觉上阻断底部露胎。” “线外沿旋削较多,大碗圈足边墙内壁有较深的挖足残痕,行话里叫‘二层台’。盘、碗底部时常有跳刀痕,或者在足底留有没旋削净的小台、窑渣、鸡心凸起。” “这些都是造胎之后二次旋削修胎后留下的痕迹,说明景德在这段时期里,在抟泥塑胎工艺上严重退步。在制胎上重机械胜过重手工,很明显是为了满足大批量民间烧造的需要。” “这段时期的青花色料采用的是石子青,这种青色的有点是呈色稳定,但弱点是自由呈色最好的青花才鲜艳青翠,而大多数因为受工艺精细程度影响,导致色调暗澹,也如苏料那般有晕散现象。” “晕散严重的甚至影响到纹饰,致使纹饰线条混淆不清,这就对画工提出了严苛的要求,要求比划更精细,设色更精准。”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然而除了少量的精品,多数匠人的手艺达不到这么高超,因此画面上时常会下笔过轻,造成漏釉现象。有些又下笔过于浓重,导致青花里夹带有黑褐色斑点。” “但不同于元代、明初的苏料呈色,石子青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