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3) (第2/3页)
就是体恤了。 林芮就是用她的这些方法管理着北京公司,就是郭俊青也是在她的这些方法中变得更加成熟上进,可林芮在千算万算之中,忽略了人性之恶的本源,欲望会让一个人步入恶之行列,而一旦步入这个恶的行列,比一旦进入善的行列要容易得多。 郭俊青是聪明的,这一点公司里的人都认同,销售是一种被世界公认的聪明行业,在销售中,聪明人自然到处都有,聪明的业务尤其多,可能这个行业,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最接近创造商业奇迹的英雄。 聪明也分种类,大智若愚型,最符合国人的传统,但在业务中大都是比较外露的聪明人,一脸聪明相透着着精明强干的居多。当然有的是真聪明,比如总是及时总结别人的经验教训,不要付出无谓的牺牲和代价。林芮的观点吃一堑长一智只能算是还有记性,还不笨,但绝计不能位列聪明人之列。毕竟已经吃了亏,才明白是非曲直,人生总共才有几年好光景,多吃几次亏,还不伤了元气。 而有的聪明就过了头,不止是把自家的算盘拨的噼啪响,更是连公司的财物也一并计算在内了,尽管财产增值数以倍计、百倍计,但最后的盘存一般皆为负数。这种人大概就是郭俊青了,这是林芮最最不愿意去想象的一种现实,可偏偏就在林芮眼皮底下存在了半年之久。 被赞聪明的人多,真正聪明的人少。林芮这些年看下来,其实真正的聪明人是把自己的和公司的界限分得清清爽爽,即使自己再难,也要自己解决,而不能把公司的财物计划为自己的囊中之物。只要你有一次借用的先例,哪怕只是几百块钱,就给自己的道德界限打开了一个危险的缺口,借一百和借一万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一旦你养成了花光了自己的,还有公司的可以补穷或者周转的的习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