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541 (第4/4页)
场,官场之人,只看结果,鲜论手段。科举出仕是一条路,但对于官场中人,与人为幕,而后结交关系,再行出仕,未尝不另是一条路。先生连此都不屑,焉能受得住官场倾轧。您想效仿古之大贤,如姜太公在渭水,如诸葛孔明在隆中,当年,闽王想请先生为长史,实在称得上好眼光。而先生果断拒绝,也可见先生之眼力出众。以先生之眼力,观我南夷如何?” 傅浩的性子,其实已被秦凤仪先时的话说的十分不悦,甚至有一种被道破心事的羞恼。此时,秦凤仪既问,傅浩不客气道,“南夷得殿下,幸于此,不幸亦于此。” “还请先生详论。” “南夷乃荒蛮之地,贫僻之名,天下皆知,今殿下入南夷三载,南夷便有翻天覆地之气象,自然是殿下治理有方,所以,我说,幸于此。”傅浩道,“若殿下能治南夷二十载,南夷繁华,当不让江淮。但,殿下纵才干过人,出身却是尴尬。您如今已是藩王,于帝位无望,将来,不论哪位皇子继位,您后果难料。而南夷,做为殿下的藩地,必然为会殿下连累。百姓尚可安,但,眼下殿下身边近臣,怕是一朝殿下失势,他们皆是生死福祸难料。” 秦凤仪面色不动分毫,看向傅浩,“这不是什么稀奇话。” 傅浩道,“尴尬之话,自然不稀奇。殿下自己,更是当深知自身处境。殿下才干,较之闽王,高明数倍,草民之所以不敢应殿下之请,并非殿下不够贤明,实乃,殿下此局,天难地险。” “我能理解傅先生的苦衷。”秦凤仪道,“我亦有妻有儿有亲有友,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