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杂货_分卷阅读66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62 (第2/4页)

船了。

    “那便改走陆路了?”一名小娘子问道。

    “倒也未必。”那人言道:“在这条商道上行走的,自然知晓什么时节运货最划算,是以很多南边来的商贾,都是在秋冬时节北上收货囤货,待到开春之后水位上涨,汾水之上好行船了, 届时再运货南下……”

    走陆路的也有,他们南北杂货每年便有好几次要通过陆路运货,时常也能遇着其他商队。

    还有每年冬季南下卖粮的农人商贩,更是数不胜数。

    听闻早年间,关中常闹饥荒,这些年却再没听闻了,这一方面要归功于玉米的高产,另一方面,就要归功于这些南下卖粮的河东父老。

    当年圣人令官道上的关卡不得收取这些河东父老的过路费,又令人特地在新丰开设了一个集市,不知他当时有无这方面的考量。

    这些小娘子们从前大抵都没有出过远门,头一回出远门又听人说起这许多事,总是十分新鲜。

    在他们的船队行到临汾的时候,随着人数的增加,原先那些船只有些坐不下了,南北杂货的人便预备要多租一条船。

    临汾城中一名郎君听闻了此事,便自己出钱租下了一条船,让临汾当地的那些小娘子们乘坐这条船南下,又邀请其她小娘子们同乘。

    那名郎君对小娘子们说,此次去往罗氏机器坊学习技艺,是一件很好的事,让小娘子们学成之后,莫要忘了将这些技艺带回故乡,造福乡里。

    这越往南走,要去机器作坊的小娘子就更多,因为南边更靠近长安城,消息也更灵通,很多人都听闻过罗氏机器作坊,很多家长都支持自家女儿去那里学艺。

    据说还有一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