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打工那些年_第361章 珍珠湖里的梦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1章 珍珠湖里的梦魇 (第1/5页)

    农历七月,骄阳似火。

    连续两个多月的珍珠胚胎植入,3个百亩珍珠养殖池已成雏形;放眼望去,一条条用铁丝吊着的网篮置于离湖底半米的水中,加上是鱼、蚌套养,场面很是壮观。

    那时候,在老家,随着珍珠养殖产业的不断扩大,出现了一支支胚胎植入技术娴熟、动作麻利的专业队伍;有夫妻搭档,姐妹搭档,姑嫂搭档,住在临时在湖边搭建的简易工棚里,自己带着煤油炉做饭吃,很能吃苦;因是实行的计件工钱,老板不包吃,,众口难调,只包住;最初的工价是7毛钱,进入2000年以后,每个植入幼蚌的工价达到了1元左右;加之又是季节活,所以,他们除了吃饭、睡觉,其余的时间基本上都扑在了作业线上;眼下的工价已经到了2块钱。

    他们的作业台与广东一些电子厂的成品组装生产线的台面很相似,并列两排日光灯挂在抬头不远的位置;一把水果刀,一个巴掌大的玻璃板,一把镊子,这就是他们的全部作业工具。

    珍珠胚胎植入是个细活,母蚌胎盘分切的尺寸都有较为严格的规定,一般都是0.5CM左右的正方形小块;女工在玻璃板上就像医生一样分切后用镊子将胚胎植入到三角形幼蚌的体内,一般都是植入4小块;三年后,便长成了黄豆大小的珍珠;至于长成做项链的珠子,至少要7到8年。

    最初的1到3年,是幼蚌的生长期,也是体内植入珍珠胚胎的成型期;就像是人类的婴儿从挣脱母体到3岁这段时期,对营养和环境的要求都很高,经不起太大的磕磕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