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8节 (第4/5页)
今天的录制,要求要比第一期还严格!今天要是哪个环节、哪个部门敢出问题、敢掉链子,那别怪我不讲情面。” 张导的话说的很重,但大家也都理解。 网上的评论大家也都看了,的确是好评如潮。但是,也有许许多多的人认为,《中华诗词大会》第一期能火,完全就是投机取巧的结果。 各种因素堆到了一起,才造就出了文艺频道的收视神话。 还能有第一期这么高的收视率? 那不可能! 很多人都认为,后续的节目收视率能维持在1.5、1.3左右,就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想继续维持这种火爆程度?这简直是不太现实。 当然,持有这种论调的,基本都是网上那些所谓的业内人士。这也算是当今娱乐圈的现状吧,一档节目火了,势必会冒出很多负面消极的论调。毕竟,市场的盘子就这么大,你收视率越高,同时的其他节目的收视率就一定会受到影响。 甚至,影响到整个行业的运行模式,或者是增加行业内的竞争成本,也不是不可能。 也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网友们作为观众肯定是喜欢鲶鱼,但是池塘里的其他鱼可就不喜欢鲶鱼了。 所以,《诗词大会》被业内人士唱衰也是情理之中的。当然,如果这档节目经过市场的反复检验,真的是势不可当的话,那后续就不是唱衰了,而是模仿。 下作,却又真实。 “叶哥,你对对本子。”张导递过来一沓材料。 叶落虽然是总负责人兼总策划,但这档节目具体的细节和事宜,全都是张导和赵总监两个人负责的。 “点上啊,别闲着,一边儿抽一边儿看。”赵总笑呵呵的散着烟。 都说主持人不抽烟、不喝酒,但其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