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8|扬鞭 (第6/10页)
如倒刺。工人们敢怒不敢言,只能加把劲,快把织厂擦洗开机。 求岳在楼上吮着小茶壶,冷眼旁观,吩咐周裕:“告诉姚斌,收着点,老子的工人是拿来挣钱的,打死了他赔吗?” 周裕一溜烟地下去了,没一会儿,鞭子的声音停了,姚斌在下面朝工区二楼的金大少点头哈腰。 金总愉快地跟他挖鼻孔。 这一天从上午直忙到晚饭时间,姚厂长勤劳得午饭都不吃了,拿着一碗燕窝粥,英勇地不下前线。 进度比想象得要快,但也没有夸张到原地起飞。 求岳在楼上用了点镇上送来的小菜,他搔着光头沉思。 句容厂的人实在太少了。 海龙旗下也有纺织和服装部门,从现代的眼光推算,句容厂在民国属于中等规模的小厂,设备是中等,生产能力和上工率是小厂。如果按实上两万锭的工人计算,至少需要一千多人才能满转开工。 这几年人员削减得很厉害,现在厂里人手只有七百多人,四百人是在册员工,其余三百多人是季节性的短工。这些短工平时在家务农,春种秋收,棉花收获之后,正好应着农闲季节,来厂里赚家用。 不得不说,资本家真的很会节省开支。 这会儿为了加速上工,姚斌直接派人带着银元,又去镇上拉短工了。 楼下在激烈地发生争吵,是几个原本在织造厂做事的技术工,之前他们做挡车的粗活(技术含量很低),工资也照挡车工来开,姚斌要他们晚上就开工,工钱却还按挡车工算。 每个制造环节都有相应的工种,部分工种非常简单,当天培训当天就可以上岗,粗纱环节很大比例是这类人力工。织造环节的工人则相对要求较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