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章 白鹿塬上 (第4/6页)
常一半的粮。 老武说他们清河这边的地都是白渠浇灌的好地,每亩最少能产一石五,二十亩桑树间种粮食,年景好也还能收获十五石粮。 武家是地主,却也缺人少肥,三百亩地,除种了几十亩桑榆枣树外,其余二百多亩地除去出租的,剩下的分成三份,轮耕休种以蓄养地力。 “你们马上又要分三百亩地,大概会分到北边塬上去,那里缺水干旱,比我们这边地要差,咱们离的远也种不过来,到时也只能出租了。” “不能雇人吗?” “现在哪有那么好雇人。” 地主们地多,一般也都是直接出租给别人,分成收租,也有直接雇人的,雇人又分两种,一是招伙计,地主出田出种子甚至出耕牛农具,最后收成跟伙计约定分成,因为地主出的东西多,所以地主分成比直接出租拿的更多。 还有一种则是招长工,地主包吃住,说好一年给多少粮,年节时可能还要给长工提供些rou食等,地里收成则全归地主。 也有平时少招点长工,农忙时再多招些短工来帮忙的。 不过眼下唐初,不少百姓也都分到了一些田地,所以大多数都是再佃种一些地,想招长工伙计也难。 普通一户百姓,大约能耕种四十亩地,若是再种桑二十亩,养十筐蚕,已经是最大的生产上限了,若是年景太平,收获后缴纳租调后也还能维持温饱,略有盈余。 但假如这地不全是自己的,是佃种的官田或地主家的,还要交租的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