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章 打虎亲兄弟 (第4/7页)
学之士来教导族中之弟,另外武氏族人的近亲子弟也可以来附学。 “如今天下一统重开太平,朝廷虽重军功,但以后肯定也更要文治,咱们武家从龙有功,但家族年轻一辈出息的却没几个,如今要抓紧了。只有家族年轻子弟代代都能出人才,光大宗族门楣,家族才能长久兴盛。” 他望着还在啃鹿排的怀良,“听说怀良七岁了都还未进社学?” 老爹道:“这小子平时野惯了,且清河乡也只有李家庄有所学校,要不就得去更远的三原县城读书,而且乡下地方,教学的夫子也没啥大学问,便一直让他娘在给他开蒙。” 唐代在乡村里社也有私人学校,称为社学,在州县城则有官学,不过州县官学学生名额有限,一般人也读不到。而民间私有社学,往往也都是大姓宗族所办,主要是收本族和亲戚子弟附学。 李家庄的学校,就是李家的族学,由李家划拔了田地专供学校食用开支等,招收的也主要是李氏族人子弟和亲戚子弟,周边村子人想进去读书并不易,名额有限。 龙桥堡虽然有五十户禁军,还有几十户平民,加起来一百多人,但却并没有一所自己的社学。 一所社学的开销并不小,且多数村民跟老爹一样,舍不得束脩。 武士恪自家妾侍也有文化,便干脆让王氏教老三开蒙,甚至之前怀义等也是跟着学的。 “这不行,不读书哪行,咱们武家要抓紧办一所族学,秋后就开学,到时把三郎送长安来。我在南城有个几亩的院子,收拾下就捐出做族学。” 办族学是武士彟提的,武士棱也十分支持,如今武士彟人在扬州,这事便由他这个族长牵头来办。 真要办这事倒也简单,他们四兄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