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_九百五十七章 潘季驯的奏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九百五十七章 潘季驯的奏章 (第2/9页)

十倍。”

    潘季驯命人招了几名老农过来。

    潘季驯道:“我们几人不懂的庄稼,有几句话想请教几位老丈。”

    几名老农连忙道:“老爷有什么话尽管问,草民等知无不言。”

    潘季驯把土捏在手里问道:“你们管这土叫什么?”

    几名老农看了一眼,然后禀道:“我们管这土叫花淤土,这样的田叫花淤田。”

    “哦,为何名之花淤?”

    一名老农絮絮叨叨说了好一阵。

    半天才有一名官员翻译成官话道:“这老农说,这要从放淤说起了,老百姓从河边放淤到这田里,淤土沉降不均,土少沙多色红,老百姓将之称为赤淤,而土多沙少,色杂的,老百姓将之称为花淤。一般而言近河口多赤淤,远河口多花淤。”

    “六月时引的河水,称为矾山水,容易成花淤田,至于其他月份的河水,就多沙少土了。花淤乃是上田,一般要比赤淤田贵一倍,而赤淤田又要比非淤田贵数倍。”

    潘季驯点点头,但见龚大器笑着道:“宋史食货志有载,朝廷定田,随陂原平泽而定其地,因赤淤黑壚而辨其色;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付知远也是笑着道:“龚兄真是博闻强记,本官也有一得,当年王荆川颁农田水利法其中云,民修水利,工料自筹,若工役浩大,民力不能给者,许贷常平仓钱物给用。”

    “当年本官在归德府任官时,就说林知府常效王荆州变法之举。”

    又一名官员则道:“不错,听闻林知府在归德,所用青苗法,市易法,百姓称便。这也是当年王荆川的遗法,不过似又有不同。”

    付知远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