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四百八十六章 湖上文会 (第4/4页)
道:“中郎,我与你引见,这位就是王缑山。” 袁宏道听了又惊又喜道:“原来是缑山兄,久闻大名,久闻大名。” 林延潮也明白这王缑山是谁了,此人就是王太仓王锡爵的儿子王衡。 这王衡,也不过二十余岁,但十几岁时就名满天下了。 他得享大名,并非是王锡爵的儿子,而是一件事。 当时张居正夺情,王锡爵得罪了张居正。 在太仓老家的王衡,不过十四岁的,听说了之后写了一封信名为《和归去来辞》给王锡爵,让他回家。王锡爵拿了他儿子这信给诸同僚看说,吾不归,将无为孺子所笑。这和归去来辞,既嘲讽了张居正,文章也写得极好,甚至连馆阁翰林也是传抄此辞,由此可知他的才华。 至于王衡堂堂衙内,为何能与陈继儒为友。那王锡爵对陈继儒十分赏识,招陈继儒陪他其子王衡读书,两人相伴读书于支硎山。 据说王衡每次读书,总是从头到尾,一字一句仔细地读。即使是数百卷的书也是如此,连笺注中的每个字也不轻易放过。 陈继儒对他说,诸葛亮读书是略观大意,陶渊明则是不求甚解,你何必自讨苦吃?王衡说,你有你的方法,我有我的方法。但读书与做人相似,必须有始有终、一丝不苟才行。 后世有人讥讽陈继儒既身为隐士,却飞去飞来宰相衙。 其实也因陈继儒与王衡为友的缘故,换了普通人只要能结交上王衡这等衙内,就与一步登天也差不多了。(未完待续。)幸福来敲门的大明文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