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二四章 官场的人脉资源 (第5/6页)
,按察使陶琰和都指挥使常岚更是亲自到场。 沈溪本不想大肆张扬,可他现在最缺的就是人脉。有了人脉,才能募集钱粮打仗,地方才能安稳,才会出政绩,有了政绩才能官运亨通…… “沈大人,给您介绍一下,这几位都是福州名儒……” 知道沈溪是翰林出身,布政使司如今最大的官员从四品的左参议林允中,先给沈溪介绍福建本地一些在学术和教育上有建树的名儒。 沈溪对这些老学究并不感兴趣,他要的不是在儒学界的名气,这些老儒生很多都一穷二白,无法出钱粮帮助他打仗。不过在面子上,沈溪还是客客气气,到底这些人掌握着这个时代的舆论喉舌。 要想让自己在地方顺利为官,必须跟这些人打好关系,他们没钱,沈溪反得倒贴一笔,以维持自己在地方上的“清议”。 这些人的作用是为官员树立个好官声,为其行事披上合理合法的外衣,就连尚应魁和常岚等在地方上一手遮天的人都不敢得罪这些老家伙。像沈溪这样初出茅庐,刚到地方履任的后生小子,就更要与他们打好关系了。 沈溪耐着性子,与这些老儒生一一见过,寒暄中介绍自己在京城为太子授课时的情况,让一干老儒生肃然起敬。 没过多久,陶琰带了些颇具影响力的士绅过来向沈溪引荐。这些人,大多出自财大气粗且拥有官宦背景的世家大族。 这些人家中要么有人在朝为官,或者曾经有人在朝为官,在官场交游广阔,人脉深厚。若沈溪有需要,可以跟这些人商议纳捐钱粮,为征讨盗匪和倭寇做准备。 等与十几位世家大族的代表聊完,一大群大小地主争先恐后簇拥上来,纷纷向沈溪作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