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四三章 农事 (第1/6页)
送走阿尔梅达等人,沈溪捧起眼前的作物种子,视若珍宝。 唐寅不解地问道:“沈中丞,这一堆东西,到底有何用?” 沈溪正色道:“或许将来大明百姓,便可以靠它们培育出来的作物,养家糊口,你说有何用?” 唐寅叹道:“眼下已入秋,就算再有用,也要等明年才能栽种,沈中丞要征调钱粮平定地方匪寇,这东西起不了太大作用。” 要说唐寅并非不事生产的无知书生,他对农作物的习性还是有所了解的。 大明的粮食作物,除了少数诸如小麦属于过冬作物外,别的大多数都秉承了春种秋收的原则,所以唐寅以为玉米和番薯也不会例外。 但沈溪主张引进这两种粮食作物,除了产量高外,还有两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耐旱,以及成熟期短,秋玉米一般是在农历六月播种,九月下旬收获,如今农历已近八月,看似时间上赶不及,但如今毕竟地处相对炎热的岭南,足以确保赶上收获的末班车。 而番薯对于生长条件的要求更低。 番薯属于无性繁殖,不需要开花结果,连固定的成熟期都没有,只要温度适宜,一年四季都可以栽种,而且无论是根茎、块茎都可以种植,甚至在栽种出苗后,可以用苗的茎叶部分进行栽插,一年内就可以大规模扩大生产。 既然是培育种子,只需要开辟一块不大的田出来便可,在培植上精耕细作,南方是气温和湿度相对较高的区域,就算时值小冰河期冬天会下雪,但岭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