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五四章 乡试阅卷 (第5/6页)
最后的复选,就是从初选的那三四百份考卷中,选出最后的一百三十五名举子,并排定顺序。 按照规矩,每届乡试可以在固定数额上有一个上下的微小浮动,上可以到一百四十人,下限为一百二十人,而每届主考官为了避嫌,通常都是尽量少取而不多取,防止其中有才学不佳的考卷混进去,事后被人追究。录取少了,可以解释为这届乡试的考生质量普遍不佳,那些卷子是拉出来充数;录取多了,可就不好解释了。 宁少勿多,是乡试录取的一个潜规则。 沈溪很清楚考生的苦,所以他秉承的原则是宁多勿少!而且他这个主考官非常负责任,一份考卷若是不能定夺,会暂且放下,等回头再仔细比对。 直接判断文章的好坏或许很难,但有比较的话,就比较容易判断优劣了。 因为“磨勘”要到嘉靖朝以后才会有,所以沈溪和靳贵最后的录取决定,就代表乡试的最后成绩,他们只需要把这届乡试中考生的卷子上交留存,并不会有人去计较到底其中是否存在猫腻。 一言而定! 沈溪和靳贵在这届顺天府乡试中,权限非常大。他们的一个决定,就能判一个人在科举上的生死,许多人可能是最后一届参加乡试,这届不中,那他们之后注定就是碌碌无为的生员,靠教书营生来度过残生,而永远与士族阶层无缘,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八月二十下午,考卷终于誊录完毕,送到内帘进行最后批阅。 考卷的批阅,尽量在八月底完成,也就是有十天的时间,连同最后的开封和张榜,一切均在九月上旬完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