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28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2/4页)
宋嘉当时也算小有名气了,但她在《赤壁》里只能演个没名没姓的侍女。 于是,他们便把番位排序,当作是抬高自家艺人,打压内地艺人的工具。 给自己人提名和奖项还不算什么,他们以奖项诱骗内地演员,让港台艺人踩着内地演员上位。 文章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说起,以番位开头。 另一个手段就是奖项镀金,通过给港台年轻艺人奖项提名抬高年轻艺人的咖位,让港台艺人在咖位上高内地艺人一等。 最甚者是阮京天,10年还是新人的他打败众多实力派,坐上金马影帝宝座,被人戏称为最水金马影帝。 但港台影视圈不同,他们从旧上海一派承袭而来,又没经历过改造和运动,约定俗成是“明星中心制”,谁腕大,谁能赚钱,谁就是剧组老大,谁的名字就排在前面。 90年代后,两岸三地影视交流增加,北上捞金的港台团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也带来了番位排名,他们惊喜地发现内地不讲这个,不仅年轻演员不讲,连很多老艺术家都不在乎排名。 即使不能上位,他们同为提名者,就成了“同等的优秀演员”。 作者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内地影视圈奉行传统学院派和集体主义精神,那时候大家都是奔着认真做戏,成为人民艺术家努力的,不在意,也压根没有番位和咖位这种东西。 以彭于宴为例,早期通过几部动作片,狂刷金像奖和金马奖提名,给个人演技镀金,抬高咖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