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2 (第4/4页)
也就不足,唯有二三排最好。 说起县试这样的小考倒是有件心酸却有趣的故事。 如江南这样较为富庶的地方,县衙能够备的起考试用的桌椅,而在其他边省较为穷困的县里面,可是要自行准备桌椅,考生多是乡村到县里,只能去借,正经的桌椅要价高昂,租借不起,很多学子往往就搬几个剁菜墩子,灶台的板当写字台。 有诗为证: 国家考试太堂皇,多少书生坐大堂。油板扛来当试案,考完衣服油光光。 甚是心酸。 徐秀闭目养神,等待开卷那一刻。 ☆、第十章 县试(下) 如果按照常规科举,不管是县试还是乡试、会试,都该是一样的。比如题三道,称之为“义”,五经题四道,称之为“制义”,这七篇文章则必须严格按照八股格式。 义、制义的区分,前者是圣人之语,你没资格去制,只能阐述他的义,而后者,是要有自身的领悟及感想,所以是制义。 是为第一场。 第二场有论、判五道、诏、诰、表。五科选一作为第二场考试。简单来说,论就是说理文、论文。此类文章便是“论”。 判则是宣判的判决书,字数在百余字上下,一共要考五道,采用骈文形式,要在百余字内说明情况,违法的地方,提出法律依据的处理意见。主要考考生对国朝法制的了解。 诏与诰就是以皇帝的口吻写天家文体的诏书,这是翰林必备技能。表则是一种公文形式,戏文里的上表,就是如此,也可以称之为上疏。 第三场则是古老且一直延续至现代公务员考试都使用的“策问”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