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2 (第2/4页)
皇帝就下了诏书表明知晓王逸之的美名,想要重新复用。这个里面肯定也有刘将军的举荐,但是王逸之和刘将军到底达成了什么共识,这就是谢苓不知道的了。 不过王逸之面对这份诏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拒绝了。一下舆论四起,有说王逸之年纪轻轻,便也是沽名钓誉,想学历朝名士,拒绝皇帝的邀请来抬高自己的声价;有说王逸之十八岁的年纪能做上参军就已经是刘将军的大胆之举,如此没耐心,是万万不能再委以重任了。 王逸之也没说话,只是写了一篇赋上表朝廷,表明自己的心意,温柔而有力的反击了。朝中有过耳不忘之能臣,下朝后一字一句的背出,作为范文要求自家子弟揣摩,背诵。于是王逸之在世家大族中立刻有了除了美色、神算之外的声誉,虽然并不是什么太好的评价。不过传到其他士子中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王逸之在太学生中得到许多拥趸,于是舆论又改变了风向。什么文章可以看出人的品格,王逸之志趣高雅,绝非是参军可束缚,而且又是神算,定当是给刘将军留下了什么妙计才离开的。 谢苓听到这些建康传来的趣事笑的肚子疼,然而当事人却只悠然的看着自己的书。 但是,这也是一个月之后发生的事了。 又是一年端午,但是今年端午不如往年。 本来说端午节应该是归宁时候,但是,因为谢苓的大姐谢芷前几个月一直在家修养,所以端午就和谢荣一起回到了钱塘。 现在,谢苓和谢荣一起坐在钱塘太守的别院内,看着王逴之和谢芷这对小别的夫妻恩恩爱爱、卿卿我我,鸡皮疙瘩掉了一地。谢荣正偷笑着自己平常严肃的大姐也会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