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闲王_第六十一章:科举之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一章:科举之道 (第2/4页)

但又不是那么的陌生。

    武德五年的时候曾举行了大唐立国以来的第一次科考,如今是第二次,但考试的时间要算在贞观元年。

    立国十年举办两次科考,这样的频率并不算高,所以大唐官员对于科考一事也较为生疏。

    饶是有前车之鉴以及前隋时期的科考经验,这帮人也必须要小心翼翼的去商议好每一个环节,而搞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也才刚刚确定生员,时间,科目,以及科目次序,考场等最基本的问题。

    李元吉觉得有些无语,商议了这么长时间,就搞了这么点东西?全部都是依照前隋时期的科目以及制度,没有一丝的改变。

    科考是李世民强塞给自己的,但经过权衡利弊以后,李元吉基本上确定了要以科考这件事情为重点进行cao作,可以说科考便是自己命运的真正转折点。

    对于这样的结果,李元吉自然难以感到满意。

    “科举的目的是什么?”

    马周猛然一愣,神情有些迟疑的望向李元吉,下意识道:“自然是为国家选拔良才。”

    “那国家都需要什么样的良才?”李元吉继续问着。

    “治世之能才?”李元吉的态度让马周有些疑惑,甚至稍稍动摇了本心,语气稍有些不太坚定。

    “不错,国家所需要的正是治世之能才,秀才科考经学与时务策,进士科考经学、时务策以及诗赋,明经科更是以儒家经典为主,可为何仅是立于朝堂之上的才是治世之能才,难道国家就不需要朝堂之外的能才吗?”李元吉微笑着说着。

    儒家经典主要是以提升人的品德为主,所以古代的科举考试也特别在意这些,但是同样的,一名官员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或许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