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杂谈】三分钟说尼采、合集立意、个人遭遇 (第7/13页)
过【一个被统治者】的自我献祭成为了新的“君父”。他是获利者,她是牺牲者。诚然,她是向往公义与正义的,所以她选择了塞洛斯(他比达里奥斯要好很多)。但,她的选择(依赖所谓的“明君”)是局限于那个时代的【一个弱者、下位者】所能做的;相较与当代价值,这是保守的,也是落后的。 因此,我又写了《雪之寂》,意在揭露极权独裁体制下【统治者】、【侵略者】(塞洛斯的远征其实也是侵略)、【当权者】的——【真面目】。 《雪之寂》的女主人公其实并没有名字。嗯。她是个去社会化、去个性的个体。我是故意这么写的,因为我的意图是:她不是【一个】人,她代表【一群】人,具体地说,她象征着【被统治者】和【被侵略者】,而克里斯蒂安象征着统治者和侵略者。 女主其实可以说话,只是没有声音。音乐(钢琴)自幼就是她的声音,克里斯蒂安玷污了音乐,剥夺了她的声音。这也是一种象征手法:当代社会里很多侵略者/强者也在剥夺、削弱被侵略者/弱者的声音;这非但在战争中发生,而是在任何不受约束的权力体制下都会发生的事。 阿列克谢(以及两枚铂金戒指)象征着真、善、美,以及绝望中的希望。女主对阿列克谢的爱象征着对真、善、美坚贞且忠实的信念、追求。在最后一章里,女主重新找回了音乐,找回她的声音;这是弱势群体最终的胜利。 《雪之寂》里的每个人物都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象征了某种抽象的概念。 当然,大家应该注意到了,克里斯蒂安最后跌下悬崖,但并不是女主推的,而是因为那只冰凌。而那只冰凌的存在和掉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