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761【殖民地做嫁妆?】 (第4/6页)
今又游历诸国,见识了各种各样的制度,眼界和思维都被彻底打开,竟然隐约预料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掌权,从宏观角度而言,确实始于历史的进步。 但对生活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百姓来说,那简直如同地狱。《资本论》诞生于欧洲,并非凭空而来,老百姓是真的没法活了。就像英国的崛起,原始积累不仅是对外掠夺,同样还伴随着对内压榨。 鸦片战争时期,英国童工进厂之后,平均只能活两三年。就算能活过四五年,人也基本上废了。 童工大量惨死的同时,青壮男女却很多又在失业。因为成年男工,工资是女工的好几倍。而成年女工,工资又是童工的两倍。能使用童工的工作,为啥要用成年工人? 底层百姓使劲生娃,养到七八岁,就可以送去打工了。还得多养几个娃,因为打工几年就报废。 养到七八岁才打工,父母已经很善良,最小的童工只有四岁——孩子年龄小,正好清理工厂烟囱,大孩子反而钻不进去。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蔡云程熟读儒家经典,再结合欧洲实情,已经深刻领悟到什么叫“商人逐利”。 不过,蔡云程有些想当然,他忘了大国和小国的区别。 欧洲这时的共和国,都是一些小国。稍微大点的国家,比如说英国,共和制就玩不转了,一个克伦威尔就能把议会解散。 如果不是工业革命,让资产阶级实力猛增,法国大革命根本不可能成功。因为商贾目光短浅,缺乏真正的领导者,几乎不可能抱成一团,在小地方或许能够篡位,在大国乱搞纯属作死行为!即便推翻了国王,趁机得势的贵族军阀,也能把这些商贾杀得血流成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