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节 (第10/10页)
本是道教数千年来千锤百炼之法,绝无任何差错疑义,但此刻张小凡心中,思索着这道家真法法门,心思却如急风暴雨摇摆不停。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今日所听到的,与当日普智和尚传给他的那套口诀、修行方式竟是截然相反。 在草庙村惨案的前一夜,普智传他口诀时,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修真炼气之时,务必要斩断自身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体悟自性,即所谓:“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语出《般若心经》) 这般艰深枯涩的道理,张小凡此时自是不能理解得清楚,但两般修习法门根本不同,他却是分辨得出的,当下心乱如麻,不知如何是好。 其实张小凡不知道,太极玄清道固然是道家的无上妙法,但普智在他身上发大宏愿,寄予一生期望,所传的那套口诀,却也是佛门的至高法道——大梵般若。 两种大法,两种截然不同的修习方式,却要从根源说起。 佛道两家,历史悠久,老死不相往来,修真之术也各自起源于其思想流派。以道家为例,其主旨在于一个“道”字,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语出《道德经·德经》第 五 章)道教源于道家思想,便连太极玄清道的三重境界,也是以道家神话中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也就是俗称的“三清”说法而命名。道教修真,讲究共天地一息,身同自然,以身御自然造化,化为大威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