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导演时代_第464章我们这代人的使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64章我们这代人的使命 (第2/8页)

小时都是笑着的,连之前和李谦诉苦说忙不过来,脸上都是带着笑的。

    “《绝地求生》相对好拍一点,那就是一段段的打戏和对手戏,彼此分割,在剧情上做好了安排就好拍。”

    李谦点点头,笑道,“《战狼》看起来就进一步成熟了,最起码从镜头的艺术处理画面结构上看,成熟了许多。”

    拍电影是个技术活,技术这一块,拍完《战狼》的吴经,已经相对成熟了,对镜头的处理比前两部电影强多了。

    像有些已经剪辑完的镜头里,战友的尸体被直升飞机接走的这一场景时,短短25秒的画面呈现,镜头剪接了18次,画面在指挥室和原野上不断跳跃。

    这个处理,就让每一个战士,无论是指挥室内还是指挥室外,他们的情绪达到高度统一,也让观众感受到集体的力量。

    当然,技巧上并不算很高明,比如冷锋制服敏登,站在原野高地,救援的直升飞机在他身后盘旋。

    画面采用仰视角拍摄,既凸显出冷锋高大的英雄形象,也暗示出英雄的背后,有国家撑腰,大国的气势和风范在这样的画面呈现中潜移默化地传达给观众。

    这种就是一个很简单,又很直接的技巧,很多主旋律电影,甚至抗日神剧的导演都会用,但是对于商业战争电影而言,这种直接的方式往往是最实用,也最有效的。

    任何电影都需要调动观众的情感,战争电影当然也需要了,要让观众感受到自己国家、军队的强大,并且为之自豪。

    要是拍一部自己国家军队被人吊打的片子,哪怕拍的再好,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