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儿不为奴_第四百六十五章 人口 遣散 备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五章 人口 遣散 备战 (第1/4页)

    惠州兵改编后,太平军便在骑兵旅、水营、炮营外有了七镇兵,其中老四镇,新三镇。

    七镇分别为葛义的第一镇、铁毅的第二镇、秃子蒋和的第三镇、邵九公的第四镇、赵自强的第五镇、苏纳的第六镇、胡启立的第七镇。其中第一至第三镇实有兵员8250人,第四至第七镇则实有兵员7575人,七镇合计兵员五万五千余人,再加上骑兵旅的两千余兵,水营的五千兵,炮营的五千兵,铁人卫800兵,整个太平军的兵力规模从东征前的两万人扩大了两倍多,实际拥兵七万余人,另有同等数量的保安队力量。

    换言之,东征一役后,周士相能够实际调动指挥的兵马已经超过云南的晋王李定国,成为仅次于金厦郑成功的南明第二支重兵集团。而在拥有的地盘上,周士相已经稳压郑成功一头,实际据有广州、潮州、惠州三府之地。

    镇将人选上,葛义、蒋和、邵成国为大樵山出身的老弟兄,铁毅是被解救的矿工出身,齐豪是大西军出身,其余全部是降将。按投降太平军时间计算,邵九公最早,其次为赵自强、苏纳、胡启立。

    在镇将这一层,降将便占了一半,往下旅校、营尉一级则更多,周士相让军帅府做过统计,现军中降兵总数为3万余人,占了太平军总数的五成,余下五成则是罗定一路往投的青壮,内中香山子弟最多。被清军征发的各地民夫加入太平军的也达到了近两万之众。

    军官中,降将出身的占了六成左右。其中绿营出身又占一半,余下汉军出身占了三成,剩下两成为满州和蒙古出身。大樵山当初起事的几十人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