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章 读书人 (第2/4页)
谓道德底线不愿出仕清官而避居乡间的所谓山野中立派。 这种躲在乡间以明朝遗民自居的读书人对当地百姓的影响比那些投降清廷当汉jianian的读书人还要坏,因为他们对当地舆论的掌控和在乡野的主导权,使得当地百姓变得和他们一样麻木,使得明军在当地无法立足,而清军来后他们又逆来顺受。彼消此涨之下,香山地区的明军自然无法长久。 应了后世伟人那句话,路线错了,知识越多就越反动。不论是主动当汉jianian还是当睁眼瞎子掩耳盗铃,香山地区的士绅本质上都是只求保自身利益,不顾民族和国家危亡的投机分子。圣人教诲在他们嘴中只是粉饰自己可耻行为的工具而矣。 对于这样的读书人,周士相是绝对不要的。可太平军中的知识分子又太少,凤毛麟角,所以他又需要有读书人站出来帮助他。这就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事情。 香山境内十大坊都,除铁毅在永乐、长宁等地对当地士绅进行了清洗外,其余地方的太平军对当地士绅采取的态度还算温和,一来是因为周士相有过指示,二来也是因为由普通百姓参加的太平军对读书人还是持尊重态度的。就好比周士相这个秀才在新会城里同样被街坊邻居尊敬而羡慕,古往今来,读书人懂大道理还是很深入人心的。 孟大元、刘国道这两个崇祯年间的进士在太平军到来前就跑了,同他们一块跑的还有一大帮子举人老爷,现在尚留在香山又躲过太平军清洗的举人老爷还有十几个,秀才也有几十个。 这些举人老爷在当地都是有家有产的,一个个基本上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