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_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袭我的理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袭我的理论! (第3/7页)

  所以才需要钱币,而且钱币和物品的价值相当,没有轻重上的偏差,就可以长久执行而没有弊端了。

    在总论了钱币的性质和一般等价物概念之后,丘濬批判了大明宝钞竭尽民力,而势要豪右窃印是钞法败坏的主要原因,他提出了行钱法,而且是轻重并用。

    但是丘濬只是一个普通的经学举人,他并没有办法解决银子和铜料从何而来。

    当然这些问题,朱祁钰都在解决,因为大明并没有银料和铜料,大明一年产十万两白银,还不够塞牙缝呢。m.zwWX.ORg

    大明一年至少需要七百万两到八百万两的白银,并且压印成为银币才够大明所需。

    所以,朱祁钰的国富论,并不是超越大明这个时代的产物,它是有切实土壤的。

    大明已经有举人,在正统十二年提出来了。

    丘濬的第三个观点,是他落第的主要原因,他基于自己的劳动价值论和货币论,推出了他的主要施政理念。

    「利之在天下,固不可禁,亦不可不禁;利之为利,处义之下,害之上;以义为利,以礼制欲,cao利之权,资以行义。」

    利益在天下,所以不可能禁止求利,但是不能没有约束,否则就是礼崩乐坏,世风日下。

    那么君王应当以用大义去约束利,用礼法去制衡私欲,用利柄的权力,去行大义。

    利柄。

    丘濬对于朝贡国、藩属国,提出了除了军事羁縻、政治羁縻以外,还要进行经济羁縻,这样才能保证他们不当逆子。

    是所谓:「国家富有万国,固无待于外夷,而外夷所用,则不可无中国物也。私通溢出之患,断不能绝;虽有明禁,但利之所在,民不畏死,犯法而罪之;」

    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