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2节 (第1/6页)
用这样的军队去征伐鞑靼,就可以无往而不胜。这是巩固北部边防的上策。 十万大军可不是小数目,关于士兵的组成,他也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如今的边兵早已是老弱不齐,久无训练,惮虏畏敌。京兵更是承平日久,窜身豪门,本业早废,已非精锐。 所以,这些士兵都是不能用的,他想要依照在浙江的做法,实行招募,加以训练。 奏疏中,他还提到了兵部侍郎谭纶,请求与谭纶一起,选择领兵将领时,不拘科甲与见任废弃,与他们歃血为盟,同心共济募练新军。 朝廷要招募十万新兵,巨大的花销可想而知,戚继光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冗兵可汰,冗食可裁,移修边墙之费以资供需,撤戍边之兵以资训练,而买马之费可省,屯田之政可修,非直强兵亦以富国。” 而后他又说,如果朝廷给不了十万士兵,给五万也行,经过他的训练,也可抵御鞑靼,使其不敢南犯,保边境十数年安宁,这是中策。 要是五万也不行,那就给三万,虽然不能保证一定成功,但完善关塞,严密防守,敌人进犯时, 也可以乘隙一击。不过这是不得已的下策。 如果连三万都不给,维持现状,等鞑靼南犯之时,那可就拦不住了。 “臣即不自爱,谓国威何惟!” 奏疏的最后,他还为他的治军策略立下了军令状:“如或不效,臣甘欺罔之诛!” 朱翊钧通篇读下来,完整且详尽的了解到从募兵、练兵到整个战略部署。 “父皇,你快看看这个!” 朱翊钧把折子递给隆庆,隆庆拿过来大致看了一下,眉头就皱了起来:“十万?” 朱翊钧点头:“对,十万。虽然戚将军在奏疏里说,五万也行,三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