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_第七百三十三章 二选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三十三章 二选一 (第4/7页)

万历皇帝也称得上“武功赫赫”,可惜只是大明武功的落日余晖。

    在本时空,秦督师搞出个丰洲滩大捷,完全值得告庙和献俘礼了,以嘉靖皇帝的虚荣心,又怎么可能不cao办。

    但朝廷对献俘礼多年来一直不重视,大臣们都不熟献俘礼典章,而且很多纸面上的旧制度都不适合拿来用了。

    所以最喜欢更新礼制的嘉靖皇帝才会特意下旨,让内外大臣集体廷议,制定出一套完整可行的仪式,向天下人宣示大明的军威。

    大臣们对于大捷当然乐见其成,大家又不是汉jianian,没有盼着明军战败的。但是,为何指挥大捷的人是那个秦德威啊!

    内阁、部、院群臣聚集在西内门廊房,这次廷议主题是礼制问题,顺理成章的就由礼部尚书张潮来主持。

    当然,主要是外朝六部之首、大多数廷议的主持人吏部天官许瓒岁数大了,需要注重养生了,所以不太想主持涉及秦德威的廷议了。

    嘉靖皇帝的指示精神大家都懂,献俘礼无非就是要把场面往宏大里搞,

    地点可以定在气势最大的午门,天子登五凤楼,居高临下的受俘,那绝对壮观!

    现场站班喊话的大汉将军安排上两千人,奏凯的乐队安排几百人,保证气氛恢弘!

    总体指导思想毫无争议,最需要商议的就是礼制细节,具体来说就是各个环节的安排。

    其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一是大臣代表向天子献俘;二是天子受俘后,讲话和颁诏;

    三是刑部尚书领受诏旨后,负责处置俘虏,该关的关,该杀的杀。

    然后第一个讨论的地方就是,谁作为代表向天子献俘?

    自古以来在献俘人选上,无非就是两种方案,第一种是出征的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