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_第五百六十七章 安南之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六十七章 安南之议 (第3/4页)

“第一,大造声势,极限施压。

    总督军务大臣到了南边后,就正常筹备,开始从周边调兵并且积聚粮草,但不要出兵。

    同时动静一定要大,在边境摆出厉兵秣马的气势,而且让云南巡抚从另一个方向积极备战,一起威吓莫登庸。

    其次,传檄安南国内。告诉安南国其他人,大明天兵即将征讨莫氏。

    第三,为莫登庸人头悬赏一万两!攻心攻到底!

    在安南国目前情势下,只要把这三条策略做足了,就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别问秦德威的信心从哪来的,问就是历史结果倒推。

    刑部尚书兼京营总督王廷相对兵事特别积极,抢着表态说:“这三条没有多余之举,花费亦不多,极为可行!”

    嘉靖皇帝又垂询道:“后果究竟会如何?”

    秦德威奏答说:“最坏的后果,大概就是莫登庸迎战,虽然几率很小但也不是没可能,那就只好打一打了。

    最好的后果,就是莫登庸畏惧天兵,主动向大明请降,这个是几率最大的。”

    在历史上,莫登庸还没打就直接投降了,还给大明割地了,让嘉靖皇帝有了开疆拓土的面子。

    不过秦德威又继续说:“其实还有第三种可能,安南国内,前国主黎氏势力趁势而起,除掉了莫登庸。

    这大概是更坏的结果,甚至比莫登庸迎战的结果更坏。”

    要是这样的话,旧黎氏继续当安南国王,一切与从前一样。

    那大明除了收获“友谊”之外半点好处没有,不就白折腾了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