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156节 (第3/7页)
时期的《三统历》、东汉刘洪编著的《乾象历》都是很有名的历法。但,第二次历法改革,还是得看南北朝, “人形计算机”祖冲之的《大明历》!】 祖冲之伏案工作。 在他的案几旁,堆叠着的计算草稿满满都是,好几尺的高度。他亲自计算圭尺和仪漏的各项数据,从不假手于人。 【《大明历》改革了闰月的设置,把本来每19年设置7个闰月改成了每391年设置144个闰月,更加的精密。而且,祖冲之还在《大明历》中引入了“岁差”的概念。】 【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在运行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宇宙里其他天体的吸引,因此随着时间的拉长,自转轴会发生一点变化。这也就导致了太阳位置的一点点小变化。】 【岁差这个概念,是由晋代的天文学家虞喜首先发现的。】冬至那一天,虞喜在正午的时候惯常来到高处观测天象。太阳正高高的悬挂在天空之上。 虞喜看着看着却觉得有点不太对劲。 他对旁边的书童道: “你有没有发现太阳的位置和前一年冬至时的位置是不一样的?”似乎偏移了那么一点点。 书童茫然。 虞喜决定,等到明年的时候再来看一遍。 第二年,他发现太阳的位置真的又偏移了一点。 虞喜回去翻了大量的史书,又做了大量的计算,欣喜的对书童道: “尧帝时期,冬至的时候太阳在昂星之中,到现在两千七百多年,太阳却到了东璧星附近。这就是岁差累积而形成的啊! 镜头一转,太阳运行的黄道环形轨迹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