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 雷人 (第2/4页)
大唐,已经实行了均田制,耕地面积得到了保障,可是,粮食产量实在是很低,加上去年的大旱灾,粮食十分匮乏。 此刻,唐太宗听到李愔的话,不禁喜出望外。他说道:“有什么办法?” 李愔说道:“儿臣以为,粮食产量低,主要是耕作方法的问题,耕地的深度,适种品种,播种的时间以及灌溉的次数、时机等等,都会影响粮食的产量。种粮要讲究科学性。” 这时,李世民打断了他的话,问道:“什么是科学性?” “这么说吧,种粮也是一门手艺,要讲究技巧,技巧就是科学性。”李愔说道。 李世民说道:“哦,明白了。你接着说。” 李愔翻阅了大量的陕西地区粮食生产的资料,他要给眼前的大唐顶级的智者们上一堂科学普及课。 他首先给他们讲了陕西地理位置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秦岭南北,关中汉中,云山雾罩地讲了半天,以证明他是下了功夫,不是无的放矢。 结果,李世民听得不耐烦了,他直接问道:“你就说说,粮食的产量可以提高到多少?” 李愔说道:“谷物亩产300斤以上。” 他的这个产量是有依据的。一般品种的谷子产量为600~800斤,出米率70~75%。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杂交谷子相继问世,在亩产量上也是飞速增长,如:张家口市下花园的一块试验田上,“张杂谷5号”最高亩产达到了1720斤,创造了世界纪录。 李愔在计算谷子的产量时,充分考虑了灌溉条件,化肥,农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