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83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837节 (第5/6页)

“比如,能不能对于你们的正负粒子对撞机进行改进,让对撞发生在强湮灭力场区域,然后去收集数据?”

    “不行。”阎耀军马上摇头,“王院士,正负粒子对撞机已经不行了,太落后了。”

    王浩补充一句,“我们初期的实验需求并不高。”

    “这不是需求问题,是检测能力跟不上。”阎耀军道,“我对湮灭物理也有了解,强湮灭力场状态下,光速上限会变得很高,正负电子对撞机之所以很少用的,一个是强度不够,另一个就是性能严重跟不上。”

    “我说的性能,也包括内部的检测能力、数据监测能力。”

    “粒子对撞,最重要的两部分,一个是对撞强度,另一个就是数据监测能力。”

    “如果只是改进对撞机,比如,改进粒子加速器,让粒子束的速度更快,即便是成功完成对撞实验,撞击后的数据采集也会非常不准确。”

    “数据采集不准确,各种检测指标差很多,实验就会没有意义。”

    王浩顿时恍然。

    他犹豫了一下,继续问道,“也就说,正负电子对撞机内外性能都跟不上,那么,如果我们要建造一个新的大型对撞机,需要多久?”

    “啊?”

    阎耀军听的愣了一下,旋即道,“十几年前还论证过,但一直不通过啊,单单是论证、筹集资金,再投入制造,就需要几年吧?快一点,一切顺利,我估计也要三年以上。”

    “建造、完善、测试,一直到能够进行对撞实验,也需要个几年吧?”

    “十年,差不多吧!”

    王浩用力扯了扯嘴角,“不用考虑什么论证、资金问题,我指的是一切开绿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