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84 (第3/4页)
:“其它的洗出来吃,这个特别好,当水果一样吃极好。” 赵玉和听了便忙分类,道:“这一担半,加上鱼才花了一百二十文,我都觉着占便宜了,还好带去了糕点给了,老乡们都道客气,很高兴。我寻思着下回要再去弄,还是再带点糕点去给好。这个老乡们特别珍宝。” 糕点太常见,至少邓智林这是常见的,邓智林也不大爱吃,基本不碰,小凡人小,哪能吃得了这么多。 所以也不大能吃得动了。 但是这样在关家寻常的东西,在乡下却是只有年节里才有的。赵玉和带去,老乡们是真的觉得客气又高兴,人相处呢,一来看客气,二来是看是否将彼此看在眼里,乡下人觉得城里人看得起他们,将他们当平等的人看待,就十分热情和客套。 所谓投桃报李,就是这个意思。 这些藕就巴不得把嫩的全给赵玉和,若不是赵玉和挑不动,估计全能塞给他挑回来,甚至还有说帮着挑了担回来的。 这个时代,农产品到处都是,一般不缺粮米吃的时候,什么菜啊,藕啊之类的,都是家里产的,一般又常见,所以便是要卖到城里去也有不少乡下人不卖的,一来进城门要交钱币二文,然后一通卖,若是卖的不好,又花时间又浪费精力,结果挑到一天都未必能全卖出去,再加上进城,肯定得在城里吃个午饭,哪怕只是吃个素面,也要几文钱,所以乡下人宁愿是留自家吃,也懒得卖了。 主要是现在的车马费,进城卖东西花的时间和精力,是与现代不能比,所付出的投入产出,性价比不高,基本上都花没了,还不如不卖,自家吃呢。 这种情况,邓智林也能理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