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1章 关河口、圈地 (第5/6页)
员外干活,每日家小拼死轻活,老老实实的为张员外干活。大热天的顶着炎炎烈日干活,大冬日的寒风刺骨,脚都裂了几个大缝,生存的艰辛实在难以形容,只是为了土里刨食养家糊口。 不想张员外连这点活路都不给自己,秋后,便收回了租佃给自己的土地,搞起啥“大农场计划”,这样一来,至少有一半的佃农如自己一样失去了活口的希望,不得不背井离乡,逃离了老家中生存了几百年的地方。 那张员外是阳曲县的大户,在城外土地连绵平坦肥沃,达到万亩之多,手下有众多的佃户。往年时间里,这些佃农与田大羊等人一样,都是靠租种张员外的土地过活。 不过今年张员外不知道是怎么样想的,秋后突然遣散了大部分的佃农,开始大规模兴修水利,买来各样水车农具等,准备开始效仿五寨堡,搞起大农场计划来。 说起来其实不止是张员外,阳曲县许多大户纷纷如此,就是放在整个太原府,也颇有这种大农场的趋势。 这几年来,大明民间,由太原府榆次县东阳镇的田之垄首先开始,这种大农场耕种方式,己经在太府等地越来越流行。大明北地越来越缺粮,市场广大,种粮极有收获。显而易见的,大农场制度,远远的比小农似的耕种更有效率,产出更大。 田之垄获得的好处快速地传播着,更有着总督黄大人的明显例子。庞大的利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户投入进去。 这些大户可没有田之垄的好心,将失去土地的佃农又补充到自己新办的厂房中去,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