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5章 想要抚赏? (第2/7页)
道上,因此这里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民市之一。与边镇许多民堡一样,窑沟子有着顺山势而垒筑的堡墙,进可攻,退可守。当然堡墙都是由夯土筑成,不能与军堡相比。堡内虽然街巷纵横,但不是很大,只有大小院落数十座。 此时在堡门口一道木栏围起的黄土空场地中,诸多衣着光鲜的汉蒙商人穿梭,又有许多穿着破旧皮袍,戴着皮帽的蒙古男人,带着自己衣衫褴褛的女人孩子,赶着自己的牛羊货品,用结巴的汉语在与衣着略好的汉民讨价还价着,交易着自己需要的东西,各色语音不绝。 在这里卖的东西很简单,交易的商品主要都是一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来此交易的蒙古牧民以牛羊、皮张、马尾、毡裘、盐碱、柴草、木材等商品,向汉人商民换取粮米、布匹、锅釜、耕具、绒线及其它日用百货。 交换的东西简单,成交量也不高,不过就算如此,汉蒙平民双方都比较满意。特别是那些贫穷的蒙古牧民,更是兴高采烈。 以往山西镇不开市,就算平时一些双方偷开的民市也是偷偷摸摸,完全满足不了需求。往年的每年春天,贫苦的蒙古牧民缺少粮食,便经常成群结队地来到边墙,求大明边将开怜,让他们偷偷地换点东西。 他们偷偷与边墙汉民及军余交易时,一般一头牛交换汉民米豆一石,一头羊换杂粮数斗。没有牛羊者,便用一担柴,交换杂米二三升。又或许用皮衣,用马尾,交换各样的杂粮等。其瘦饿之形,穷困之态,让人见了可怜。 能偷偷交易还算好的,由于这些蒙古人经常成群结队聚于边墙外,边军见了惊骇,便对他们全神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