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2章 朝战烽烟起、石星革职 (第3/6页)
士兵相比,他们并没有什么民族与国家观念,只要能活命,有什么是不能做的呢? 一时间,日军叛逃现象严重,最有名的,便是加藤清正部下的沙也可率军三千人叛逃朝鲜,并传给朝鲜国铁炮技术。朝鲜为了表彰沙也可的功绩,特赐其名金忠善,永久住在朝鲜。此外还有在万历二十三年底时,长宗部三千人集体哗变,逃回日本。 虽然到了万历二十四年底,随着日军大部纷纷前来,叛逃现象有所好转,然后日军上中下层中,厌战思想还是严重,特别是主和的小西行长,多次向朝鲜人透露欲入侵的情况。只有前次侵朝俘获朝鲜王子而又未受到多大损失的加藤清正最为积极。 …… 万历二十五年正月初时,日军近十万人,己经云集朝鲜沿海,战事一触即发,然而此时的朝鲜国,还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党争内斗运动。 早在第一次朝鲜之战后,大明与日本的谈判悬而未决,南部沿海仍有数万日军虎视耽耽,朝中的东人党与西人党又开始不亦乐乎地争斗了。不但如此,两党还闲不足,还各自分裂为南人派和北人派、老论派和少论派,继续进行着争斗,最后党争的目标,更是指向了国之重臣李舜臣。 第一次朝战后,慑于日军的武力及锐气,朝鲜国决定练兵!他们聘请明军教官,同时按照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打算先期练兵一万人!万历二十一年八月时,朝鲜成立新军司,招募新兵,训练阵法,刀术,拳术,弓术和火枪术等。 遵照《纪效新书》教导,朝军也将每11名士兵编成一小队,按兵种分为弓小队,火枪小队和刀斧小队。这11人协力合作,共同进退,形成一个战斗单位。然后三种小队各取其一,成为战斗大队。三大队又为一旗,三旗为一纵,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