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_第二百二十六章解决改田为桑的问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六章解决改田为桑的问题 (第3/4页)

卖地的风波被以雷霆手段压了下来。

    并且还对外公布,明州一位叫章言的富商和县丞勾结,故意压低物价。

    那位县丞被免去官职,并押入京师问罪。

    如此,明州的改稻为桑一事的进度不变,只是力度暂时缓下来。

    明州的厢兵开始去深山里做招安。

    这事并未结束,因为赵桓的1亿2000万的问题没有解决。

    若是三年之内,海外丝绸真的能给赵桓带来这样一笔收入,他就敢在三年之内,大力扩张火器营和骑兵。

    到时候,他要亲征西夏,一战打得西夏灭国,让西夏彻底回归大宋的怀抱!

    那么,回到1亿2000万的问题上来。

    明州案皇帝没有公开做任何表态,但是实际行动已经告诉唐恪了,别想着牺牲农业来给你的丝绸输血,小心朕让你流血。

    但是,丝绸要按照进度给朕搞出来。

    在粮食的总量起来之前,唐恪是不可能大规模动现在的农田了。

    朝廷也不可能出台政策高价收蚕丝的,那是在给自己挖坑,一旦这样的政策推出去,百姓一看蚕丝比种田来钱快,都去养蚕了,粮食的总量下降了,粮价必然要涨。

    粮价涨了,皇帝就要砍人了。

    如此一来,只有一个办法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荒,由朝廷组建规模庞大的人员来专业种植蚕丝。

    将蚕丝的丝量先提起来,等粮食的产量上涨而缓解了粮食危机后,再将这些人释放出去,让他们自己负责承包蚕丝。

    也就是从公有制,慢慢改制成私有,这样即解决了眼前的危机,又为以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