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77章 论道 七 (第2/5页)
轻轻叹着:“伊川先生觉得怎么样?若是没有异议,就用这两题吧。” 他知道现在的风潮是自家的老岳父吕嘉问鼓动起来的——吕嘉问的宝贝儿子因为两党斗争成了牺牲品,所以巴不得新旧两党狗咬狗,都咬死了才好! 可是真的咬起来,谁知道会是个什么结果?万一新党新学真的倒了…… “这两题老夫都觉得不好,不如取《孟子.尽心》中的‘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和‘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为题吧。”程颐当然不会由着苏东坡的弟子出题,马上就拿出了孟子的“天人合一”说。 他的理学其实就是在“天人合一”理论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 事实上,在孔子“求道”、“求闻道”之后,儒家等于提出了“什么是天道”的问题,而孟子作为孔子之后的儒家亚圣,自然就要试着解答孔子的问题了。 “天人合一”就是孟子的答案,而后世的理学则是孟子这一思想的终极发展。 而“天人合一”之论,又可以直指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了。 另外,相比孔子的思想,孟子则更加重视“民”,同时也想要约束“君”,所以才有“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的理论。而孟子的“天人合一”理论,也是用来约束人和君的。 所以王安石的三不畏完全是对孟子天人合一思想和民贵君轻思想的否定! 周常和刘逵是什么人?当然知道程颐这位大儒再打什么如意算盘!其实程颐他们是不怕的,今年都七十岁了,而且提出的理论奇奇怪怪,也不是儒家的正统。真正让他们担心的还是苏东坡和武好古这对师徒,特别是后者…… …… “国子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