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剑走偏锋 (第2/5页)
安当上知县? 看着以前在学业上从不上进的儿子,肖守业心中叹息,不过却没有流露出来。 他知道肖华飞想不通这关节,便解释道:“大晋优待读书人,特别是进士官,不算张县令那些会试同窗,他的房师、座师都是朝中的大人物。想要起复总是有办法的,只不过得罪了陛下肯定不能再当京官。” 肖老太爷打算点拨下孙子,便开口道:“张县令的幕僚,赵先生和我们是同行。” “那赵先生也是行商?”肖华飞有些震惊。 知道肖老太爷不会解释给肖华飞听,肖守业呵呵一笑,说道:“不是行商,但也是商人,我们肖家不也是商人吗?只不过大家卖的东西不同而已。我们卖货给百姓,他们出钱给官员们买前程。” 肖华飞还是听得云里雾里,只好向父亲求教。 经过肖守业细致地解释肖华飞最后才明白,在大晋有那么一批富家子弟,他们可能是巨商或是乡绅的旁系子弟,因继承祖财无望,便只能自幼进学,好在举业上有所成就,拼一个出头的机会。 但每隔几年一次的会试,大晋也就那么一二百人能考中进士,就算他们家境富裕,也饱读经义,可是真能考中进士的也没有几人。 所以他们中就有一部分人,自认学识过人又不甘于平庸,便求告或是向族中借贷一大笔银子,跑到京城专门在吏部门外蹲守,结交那些有名气、才名,却没有钱打点吏部求官的下层官员。 他们会出面帮这些时运不济的官员,先举办几场有高品级文官参与的文会扬名,而后到吏部中打点求官,这当中一切的花销都由他们来出。 当然他们这种真金白银的付出也有条件,如果求官的事帮官员办成,那官员以后就要拿他们当成自己的固定幕僚,以后一损俱损,一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