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5 (第4/4页)
然会有所动作。一旦大昭陷入夺嫡纷争的漩涡当中,自然便是北雁方面重现「康平之乱」的良机。 换而言之,若动手的真是北雁间人,在费了千辛万苦潜入大昭、甚至得到了足以进入紫宸殿的机会后,又怎么会舍萧琰不动,却将机会浪费在了才刚蒙学的稚龄皇子身上?退一万步说,就算萧琰身边防护甚紧、寻不着下手的机会,也能以身处禁宫之便伺机刺杀入宫秉事的朝中重臣。对北雁而言,向这些人下手,无疑比谋害两个──表面上是如此──才刚蒙学的幼童有利许多。 既然北雁方面没有理由行此愚蠢之举,所谓的「北雁间人」自然只能是旁人栽赃嫁祸的。而有能力凭空栽赃出一个「北雁间人」的,舍高氏一系还有何人? 高如松长年镇守边关,截获的北雁探子不在少数,所得的令信文书虽无法让大昭的探子反过来用以潜入北雁,用来当成栽赃嫁祸的证据却已十分足够。至于高贵妃……因萧琰多年来空置中宫,后宫诸事向来交由三妃──高贵妃、陆淑妃、戚德妃──共同掌理;而高贵妃身为三妃之首,自然有的是办法安插私人入宫、又或收买、胁迫宫人为其所用。如此一来,「证据」和「凶手」皆已齐备,想将这盆脏水泼到北雁头上,自然再容易不过。 事实上,要不是高贵妃在事发当时刻意调走了纪太医,萧琰兴许还会考虑一下此事乃旁人嫁祸、意图离间他与高如松君臣关系的可能性。偏生高贵妃欲置萧宸于死地的执念太深,一边安排了一出「小黄门贪嘴偷吃、反倒护了主人性命」的戏转移自身的嫌疑,一边却又做出了那般画蛇添足的举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