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尾声 居中正 (第5/9页)
又畏首畏尾,怕风怕浪,去了之后也是每天都念叨着如何升官、回朝——如此怎么做得好事情?倒不如那些军将、商家,利字当头,勇猛精进,为求给子孙留下基业,又会把事情都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干,非如此,国家如何有力量开拓到日本、南洋?” 张居正说道:“但要让他们深根本土,数十年后,只怕也会离心。所以这收边权的事还是得办,只是怎么办呢?我心里琢磨着,王爷当日提出要改革科举,其实已为这事埋下了伏笔。改革科举,多途取士,便是要学子们将功夫多放在有用之学上,同时还要重视教育,使士人明理,将来这批人学成之后,或至边疆,或入中枢,都胜过只通八股文的腐儒。至于边郡政制该如何改,我以为莫如先从大员改起,大员与福建只是隔着一道海峡,风俗情况都与闽浙相似,大员若是改好了,将来便可将这改制的经验放之于日本、朝鲜、暹罗、安南、以及南洋诸岛,穷三十年之功,渐次改定。到了那时,科举与教育的改革也当已见效。” 李彦直大喜道:“叔大所言,最合我的意!我心中其实是作此打算,只是生性疏懒,不耐庶务,一直寻不到个能配合我的人,本来对肃卿颇有期待,可惜他终究不能与我同心。今天有叔大与我配合,你我又正当盛年,我掌大略、开疆土,叔大掌内政、安国家,内外和合,定能为中华奠定千年不移之基业!” 张居正脸上显出欣然神色来,道:“为国家为天下为万民——敢不尽力!” 两人商讨起国家大略来,真个是言语投契、乐极忘餐。京师的事情告一段落后,李彦直仍到天津居住,国家之事,大体上按照他与张居正的协议进行。 到秋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