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天下(456) (第7/17页)
解户、布解户等,而甲字库则是内库中专门贮存颜料、布匹所用。 大明立国之初,在朱元璋‘人君以四海为家,固天下之财为天下之用’的理念下所设立的内库府十二库,本意积为天下之用,天下为公,内库即是国库,设立内库的目的是为天下输财而非敛财,洪武皇帝对赵宋皇帝设立内藏库的做法嗤之以鼻,‘太宗首开私财之端,及其后世,困于兵革,三司财帛耗竭,而内藏积而不发,皆太宗不能善始故也’,正因如此,朱元璋所立的内库制度,是将内府十二库按所储物品分类,分别归属户部、兵部、工部等各部衙门管理,比如贮存胖袄、战靴、军士裘帽的乙字库归属兵部,贮存硫磺硝石的广积库、储存甲仗的戊字库和丝罗棉绢的广盈库归属工部,其余的甲字库、丙字库、丁字库和贮存钱钞的广惠库皆归户部管辖,希望藉此避免重蹈宋朝覆辙,可惜洪武之后,以各部外臣担任的内库大使等职务均被撤销,改以内宦管理,由此也便给了这些阉人从中上下其手的机会。 中饱私囊,监守自盗,这是古今中外‘仓耗子’的一贯手法,不足为奇,赶上皇帝英明些的,会有各种办法禁止内库贪弊,管库之人也会收敛些,赶上‘仁君贤主’,那就对不起了,家贼偷起来可不会比外面人手软,这也是为什么非孝宗自用,内藏之积,却至弘治年尽矣的道理。 除了拿库里的,这些管库宦官们还可以从外面拿,因这解户缴纳的关系,这些内库监收者又多了一项敛财法门,若不送上茶果门单等馈仪好处,偏就说你这解纳之物不合规格数量,需另外置备,无有管库之人开具‘批回’,解户回乡亦要受地方有司治罪,在京中拖延数年也不无可能,足够折腾到你倾家荡产,死无全尸。 至于巧立名目,滥收名色,更是无可避免,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